69岁退休运动员到健身房锻炼被告知超65岁不接待、65岁女士租房被中介拒绝提供服务、七旬老人报团参加旅游被多家旅行社拒绝……最近,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报道了老人消费遭遇“年龄歧视”的一系列事件,引发关注。
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,银发经济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增长极。数据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3.1亿,庞大的老年群体中,不少人身体健康、腿脚灵活、思维活跃,既有时间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,旅游、休闲娱乐、养生、文化艺术等消费需求旺盛,背后是万亿元级的消费市场。然而,“年龄歧视”犹如一道无形的墙,阻碍着银发经济的健康发展。
除了服务领域存在大量“年龄歧视”,生产领域“年龄歧视”也较为严重。一些商家将老年人简单定义为保守、落后消费群体,认为他们只关注价格低廉、功能简单的产品,忽视了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,更多老年人注重个性化和悦己消费,对品质、科技感和时尚性的追求。于是,市场上老年用品,不少外观陈旧、设计粗糙,不仅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,更传递出一种对老年群体的刻板认知,仿佛他们就应该被“低配”对待。职场中的“年龄歧视”也不容忽视,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无视老年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,将老年人拒之门外,使得老年人才难以在银发经济领域发挥作用。
“年龄歧视”对银发经济的损伤是多方面的。从消费端来看,这种偏见使得商家无法精准把握老年人的真实需求,导致供需错配,限制了消费需求的释放。当老年消费者长期遭遇产品和服务的“不匹配”,或是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,必然会降低消费意愿。再从行业创新角度来看,“年龄歧视”也阻碍了技术与模式的革新。如果企业始终以传统、固化的思维看待老年市场,就不会投入资源去研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、创新服务模式。这不仅使老年群体难以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,也让银发经济错失了与新技术融合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。
消除“年龄歧视”,释放银发经济的活力,需要多方共同发力。有关部门应积极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。一方面,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企业创新银发产品和服务,对积极践行适老化设计、消除“年龄歧视”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、资金扶持等奖励;另一方面,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加强对“年龄歧视”行为的监管,督促有关行业、企业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,严厉打击歧视老年消费者的行为,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同时,创新风险分担机制,通过合同设计化解双方顾虑、鼓励保险公司开发“老年人租房意外险”分散风险等措施,助力老年人消费。企业作为市场主体,应主动摒弃偏见,深入调研老年人的需求,加大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的创新力度,丰富养老服务场景,满足老年人社交和安全需求。
提振银发经济是扩展内需、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,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,消除“年龄歧视”是释放这一潜力的关键。打破年龄偏见的枷锁,以平等、尊重的态度对待老年消费群体,让他们能够自由、舒适地享受生活,参与社会建设,才能真正释放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,增强银发经济发展动能,实现银发经济的繁荣发展,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。
(孟亚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