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咖啡店装饰融入非遗技艺,火锅店里可体验串珠制作,食客就餐时可头戴绒花发簪……当非遗邂逅美食,匠心与美味交织出别样风情。记者注意到,这种跨界融合近年来渐渐流行,不仅为食客带来独特的感官体验,也让古老技艺在烟火气中焕发新生,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。

非遗布置,塑造消费新场景
走进星巴克南京颐和路非遗概念店,仿佛踏入一个充满非遗魅力与咖啡文化交织的奇妙世界。门店巧妙地将扎染、麻编、掐丝珐琅、织锦、刺绣等多项非遗技艺融入店内的布置和装饰中,以此讲述咖啡种植、收获、晾晒、烘焙和冲煮五个阶段。

比如“收获”篇章,运用织锦工艺,描绘了从一棵咖啡树到产出咖啡浆果这长久的积累后,迎来成熟收获的阶段。介绍牌上写道:“织锦的纹样与珠串色彩的碰撞,蕴含着成熟意象的直接表达,体现着咖啡浆果的生命旅程步入成熟阶段的充盈。”
“中西方文化交汇融合,不仅没有违和感,反而演绎出别具一格的风情。”年轻女顾客周锦感慨地说,“我平时很少接触这些非遗技艺,所以在点单后会阅读墙上的非遗介绍。这种展示方式形象活泼,触动人心。”
记者注意到,店内还售卖非遗扎染手工艺钥匙圈,吸引了不少顾客精心挑选。“我们将顾客等待咖啡的碎片时间,转变成文化体验的过程。这种新颖感觉让许多人在社交媒体分享,也扩大了门店的知名度。”该店店员说。

位于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“金陵梦华·宫宴”,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视觉、听觉和味觉的盛宴,非遗元素贯穿始终。记者看到,店内提供换装与妆造服务,上百套古代服饰任意挑选,头饰中的非遗绒花更是精美逼真,尽显温婉与典雅。就餐前,可观赏香包制作,感受穿针引线的娴熟与优美;就餐时,可领略昆曲的细腻表演,沉浸在轻舞水袖、软糯唱腔的万种风情中。
金陵梦华负责人王珣告诉记者,餐厅将非遗融入餐饮体验中,就是想让更多人以一种轻松、有趣的方式走近非遗、了解非遗、爱上非遗。从目前来看,顾客是全年龄段的,男女老少都有。此前以为年轻女性会多一些,但实际上男女比例、外地和本地游客比例大抵相当,这说明非遗对不同群体都有着广泛吸引力。

体验互动,增添韵味与乐趣
在一些餐饮店,消费者在品尝美味时,可以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,为餐饮增添韵味与乐趣。
记者在南京金茂览秀城的牛New寿喜烧店看到,在等位期间,店内为顾客提供了非遗串珠的体验活动。店员告诉记者,24个小盒子内摆放了各种颜色的珠子,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不同的珠子,将其串成手链。2—5人同桌用餐免费体验一串,6人及以上可以体验两串。

记者注意到,愿意体验非遗串珠的顾客非常多。“珠子每种颜色都非常漂亮,我都想试一串。不过没有串完,就被叫号了。”正在串手链的一位女士遗憾地说。店员听到后,立即安慰说:“您可以把喜欢的珠子挑出来,我们会为您串好。店内鼓励光盘行动,您只要用餐不浪费,餐后就可以在前台免费领取这串手链。”
位于玄武湖旁的梵象茶事憩息地,为消费者提供掐丝珐琅、插花、点茶等非遗体验活动。记者走进店内,氤氲着淡淡的茶香与防疫香牌独有的香气,装修古色古香,大堂陈列的茶器琳琅满目。
“在九点钟方向滴入一点点水,然后使用茶筅(调茶工具)贴盏壁旋转搅拌,使茶末与水融合成黏稠的膏状。”店主陈芹正在细细讲解三汤点茶法的步骤,让顾客感受宋代点茶技艺的风雅。随后,几位顾客在她的指导下学习操作流程。

“来店里体验的人很多,除了年轻人,也有小朋友和中年阿姨。消费者可以在慢啜细品茶韵中,直观地了解传统技艺,收获满满的文化滋养与愉悦心情。”陈芹说。

衍生产品,融入时尚新元素
一些非遗美食对食材搭配、外观造型进行大胆创新,既守住“烟火气”,又绽放“新潮范”。
今年5月,恒顺味道在老门东历史街区的南京首店开业。记者注意到,店内的香醋和超市的专卖不一样,主要为出口醋、年份醋等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店内售卖的还有混合醋糖、醋饮气泡水等一系列香醋衍生产品以及醋缸造型冰箱贴、明信片、盖章本等文创产品。

“2006年,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。近几年,恒顺也不断探索创新,丰富产品矩阵。比如醋香雪糕、溏心醋蛋、醋皂等产品都受到顾客的欢迎。”该店店员孙嘉伟介绍,醋香雪糕含有六年陈醋的成分原料,溏心醋蛋结合了溏心蛋和醋的风味,醋皂兼具清洁皮肤和抗菌消炎作用。此外,店内还陈列各种包装精美的醋礼盒。从选料、翻醅到制作的过程,全部由省级以上传承人完成。“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。”正在品尝醋香雪糕的顾客陈雨婷眼神里满是新奇,“原来以为醋只能做菜调味,没想到这么多花样。这雪糕酸甜平衡得恰到好处,越吃越上瘾。”

大街小巷寻常见到的糖画技艺也与时尚元素相融合,勾勒出万千形态。在南京老城南一处手工糖画摊子前,不仅摆放生肖图案转盘,还张贴着一张绘有热门动漫IP的牌子。摊主告诉记者,除了这些图案,顾客还可以提供自己喜欢的画像,她都可以制成糖画,比如现在很受小朋友欢迎的酷洛米、美乐蒂等图案。不过每张画价格不一样,比如叮当猫15元、小猪佩奇15元、爱莎30元。
“非遗与餐饮的结合,是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如何达到平衡与共生的有益探索。”王珣表示,“餐饮行业可借非遗的东风打造差异点,吸引更多追求品质与文化的消费者;非遗技艺也在烟火气中得到新表达,在消费逻辑中找到可持续的传承路径,从而实现非遗与商业相互促进、协同发展的双赢局面,也为更多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。”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实习生 李轶嘉
图片:李轶嘉 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