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5月,江苏多地密集开展了一系列家风教育活动,也引发了人们对“家风”二字的思考。
提到家风,许多人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这些细碎场景:每到吃饭时,奶奶总会念叨“粒粒皆辛苦”;家里来客人时,父亲总要提醒要懂规矩、有礼貌……这些看似日常的叮咛,实则构成了每个家庭最鲜活的精神底色。

而对党员干部来说,家风的意义远不止于家庭内部的道德养成,更关乎着党风政风、社风民风。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例中,不难发现一条清晰的轨迹: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干部走向腐化堕落的重要原因。
有的自身不正,带坏全家。一些党员干部自身行为失范,不仅不约束家人,反而带着亲属一起搞腐败。譬如,某区委书记不仅自己贪腐,还带着丈夫、弟弟、妹妹、女婿,甚至丈夫的妹夫、弟弟的连襟等多人参与其中,最终8名亲属涉案,成为典型的“家族式腐败”。
有的治家不严,被家人拉下水。一些党员干部对家人疏于管教,甚至纵容亲属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利,最终被“枕边风”“亲情牌”拖入腐败泥潭。譬如,某副局长觉得自己亏欠儿子,便对儿子的各种请托有求必应,父子俩共同受贿234.8万元。直到父子俩一起站在被告席上,徐某或许才明白:这不是爱,而是害。
有的被“亲情”绑架,主动为家人谋利。一些党员干部出于“照顾家人”的心理,主动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。譬如,某副局长想要照顾好哥哥姐姐、侄子侄女这个大家庭,不惜利用职权为哥哥姐姐谋利低价买房,最终自己锒铛入狱,既没护住“大家”,也彻底毁了“小家”。
实际上,这些以“家庭”为名义的贪腐,最终都是对家人最沉重的伤害——自以为是的“庇护”,却将亲人推入违法犯罪的深渊;所谓的“担当”,最终变成全家难以承受的道德枷锁。正如一位落马干部在忏悔中所说:“我以为是在帮助家人,实际上是用权力织就了让全家沦陷的牢笼。”
说到底,党员干部的家风问题,本质上是权力观问题。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,不是个人或家族的私产。管好家风,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,也是对家庭命运负责。因为,真正的家,应该是风雨中的港湾,而不是权力寻租的交易所;真正的爱,也不是给家人金山银山,而是给他们清清白白的人生。
这两年,各地在家风建设上花了大功夫,比如探索小班化、沉浸式家风课堂,弘扬优良家风,加强专题警示教育等等,力求让家风可触可感、入脑入心。当然,好家风的养成,既需要“外力”的引导,也需要内心的自觉——每一次拒绝亲友的不当请托,每一次对子女的严格教育,每一次面对诱惑时的清醒选择,都是在为家风这棵大树培土浇水。当下,全党上下正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党员干部更应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涵,反思纠正自身及家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。
人们常说,一个家就像条船,掌舵者把好方向,全家才能平平安安。作为“掌舵者”,党员干部手中的“方向盘”,不仅决定着家庭的航向,更影响着社会的风气。而对所有家庭来说,守护好家风,就是守护好我们的人生,是对“家”与“国”最质朴、最深刻的担当。
撰稿 | 瞭望评论员 水木
图片 | 视觉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