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读城·阅读建筑 | 这座南京最早的古塔,为什么能让梁思成点赞
2025-05-20 21:25  来源:交汇点新闻  作者:于锋  
1

编者按:建筑、地名、老字号,是刻在城市肌理中的文化基因,是流淌在居民血脉里的历史记忆。由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省有关厅局推出的“江苏读城”行动近日启动,活动从“空间可读、历史可感、文化可触”三个维度,解码城市文化密码,唤醒集体文化认同。新华日报·交汇点即日起推出“江苏读城”专题,开设“阅读建筑”“阅读地名”“阅读老字号”三个系列,在读城中叩问江苏城市文脉,与城市的历史与当下对话,让城市记忆转化为蓬勃的创造力。

栖霞寺舍利塔。视觉中国 供图

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都,但由于战乱等原因,留存至今的南京地区古建筑并不多。在已经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,被列入其中的南京古建筑仅有九处,分别是南京城墙、栖霞寺舍利塔、瞻园、甘熙宅第、七桥瓮、蒲塘桥、朝天宫、杨柳村古建筑群、南京鼓楼。其中,建筑价值和历史价值最高的古建筑,很多学者都认为是栖霞寺舍利塔。

栖霞寺舍利塔和南京城墙是最早入选“国保”名单的南京古建筑,时间是1988年。

栖霞寺舍利塔文保碑。 视觉中国 供图

去年大热的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中,共有72处古建筑被制作团队取景,出现在游戏之中。其中唯一一处位于江苏的古建筑,正是栖霞寺舍利塔。在蜘蛛四妹指引天命人时,游戏背景中出现了这座栖霞寺舍利塔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中的栖霞寺舍利塔。

在历史上,南京地区存在过的寺庙数不胜数,曾高高矗立的古塔也是难以计数。时至今日,留存的古塔依然有十余座。如果要比较一下年龄,栖霞山舍利塔是其中当之无愧的“老爷爷”。

栖霞山舍利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,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(601),是隋文帝杨坚仁寿年间为供奉佛舍利,在全国各地起建的一百多座舍利塔之一。隋代那座木塔早就在战乱中被毁,我们现在看到的舍利塔,为石构密檐式塔,展现出诸多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塔幢建筑的风格。

据考证,现在的这座塔其实是南唐时代重建的,其建筑年代,应该是在南唐大三年(945)以后至北宋乾德三年(965)之间。

主持栖霞寺舍利塔建造工程的,是南唐杰出的文化名人高越和林仁肇。高越为此特地写了《舍利塔记》一卷。高越去世后,就葬于栖霞寺山门外的山坡上。栖霞寺舍利塔旧影

。栖霞寺舍利塔旧影

栖霞寺舍利塔位于栖霞寺大雄宝殿东南隅,傍依千佛崖石窟,系平面呈八边形的五层密檐式石塔,通高18.04米。

让我们从下到上,来介绍一下这座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绝世古塔。

舍利塔的塔基是八角形须弥座式。石塔位于台基中央,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塔基、塔身和塔刹三部分。塔基自下而上,由内收的两层低平石座与须弥座两部分构成。

栖霞寺舍利塔塔基。陈杰
栖霞寺舍利塔塔基上的八相成道图之一。陈杰 摄
栖霞寺舍利塔塔基上的八相成道图之二。陈杰 摄

须弥座中间的束腰部分在转角处,分别浮雕立龙与四大天王形象,立龙与天王相间分布。中间是释迦牟尼八相成道图,座顶雕刻仰莲二层。

舍利塔第二层八面均雕刻佛教造像内容,有文殊骑狮、普贤骑象、四大天王等内容,天王披甲执锐,形象威严,另外还雕刻两扇版门,门上有铺首及门钉;第二层以上的四层八面,每一面均雕两石龛,龛内刻小佛像一尊,总计六十四尊,象征千佛世界。塔顶叠石重,装饰以莲瓣、束腰、云纹,意为覆钵、相轮和火珠。

舍利塔塔身雕刻的天王之一。陈杰 摄
舍利塔塔身雕刻的天王之二。陈杰 摄

从体量上看,栖霞山舍利塔算得上是我国现存密檐式石塔中体量最大的一座。它的造型端庄雄伟,比例适度匀称,全塔上下精雕细镂,工艺精湛,代表了南唐时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。

这座塔上承佛教艺术精神,下开宋元佛教艺术先河,在中国佛教建筑史和雕刻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。任何一个版本的《中国建筑史》,都会以相当的篇幅,介绍这座绝世古塔。

梁思成《中国建筑史》

栖霞寺舍利塔建成后,历经沧桑,在南宋期间,曾经被金兵焚掠。塔身第一层的巨幅浮雕文殊菩萨像几乎被铲毁殆尽。

近代以来,随着金石考古学的昌明,关注栖霞寺舍利塔的人也越来越多。1930年,舍利塔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修复,主持者是古建筑大师刘敦桢先生,以及建筑师卢树森先生。

梁思成夫妇曾考察栖霞寺舍利塔。

1934年,梁思成、林徽因夫妇特地考察了栖霞寺舍利塔,被这座古塔深深折服,深深迷住。后来梁思成在其所著《中国建筑史》中,以400余字、附图2帧的篇幅,详细介绍栖霞寺舍利塔——

“栖霞寺舍利塔在江苏江宁县栖霞山栖霞寺。塔全部石造,平面八角形,共五层。层塔身颇高,立于堂皇富丽之须弥座及仰莲座上。须弥座下更有阶基两级,最下乃敞阔之阶基也。基地栿之上,压阑石之下,以间柱分间,其上周施勾片斗子蜀柱勾栏,正面则置踏道以升降,角上则立八角形望柱。须弥座下方涩两级,压地隐起斗八水浪龙凤宝相华等文,雕刻极精。须弥座束腰刻佛迹图。塔身每角立倚柱,正面刻作门形,其余各面浮雕金刚菩萨等像。柱头之间有阑额,但无斗拱,仅出混石一层以承。以上各层塔身低矮,每面作二龛像,各层檐均刻作椽子瓦陇形塔下部埋没已久,至1930年重修,将阶基掘出,并得残勾栏一段,因得照式制,恢复旧观。全部重修工作,除塔刹形制或有可疑外,至为谨慎精审,开我国修葺古建未有之佳例。其计划人乃中国营造学社社员,中央大学建筑系卢树森刘敦桢二教授也,塔之建造年代无确实纪录,然考其建筑形制与雕刻作风,当为五代吴越王朝物”。

栖霞寺、舍利塔全景。视觉中国 供图

栖霞寺舍利塔是“第一金陵明秀山”栖霞山的代表性建筑,也是了解南京历史,尤其是隋唐到南唐时代南京的重要历史见证。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对这座“国保”级古塔进行了妥善保护,通过各种方式向游客介绍舍利塔承载的厚重历史和建筑文化,这座已在栖霞山下矗立千年的古建筑焕发了新的生机。
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于锋

标签:
责编:冯圆芳